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传达 > 本地新闻
本地新闻
垃圾丢弃不看“分类”
——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势在必行,市民环保意识亟待培养
浏览次数:116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垃圾围城”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垃圾分类有助于实现垃圾的有效回收,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污染以及垃圾填埋所需要的用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规划建设雷打石环保电厂、澄海区洁源环保发电厂等一批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随着这些垃圾环保发电厂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在我市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势在必行,市民也亟待逐步培养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
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 8 位市民,只有 1 位市民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大部分市民无垃圾分类意识,许多市民对垃圾处理的做法也十分简单。
市民王女士习惯将家里的空饮料瓶、旧报纸以及用完后的鸡蛋托存放起来,定期卖给专职收垃圾的人员。她表示,虽然垃圾分类只是徒手之劳,但是环保与经济上的小收益二者兼得,何尝不是件好事。
小林刚刚高中毕业,高中期间留下的课本及教辅资料堆积成山,于是小林将它们整理好送给小区的保洁员。小林说,自己还是网购达人,平时也会顺手将装东西的塑料袋存起来装垃圾,而纸箱则是送给小区物业二次使用。小林对这种做法十分得意,她发现随着网购逐渐普及,网购后的包装材料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充分利用。
程先生家的厨房设有两个垃圾桶,其中一个专门盛放厨余垃圾,程先生说,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举措既能防止蟑螂出没又有益于垃圾的回收。
城市分类垃圾桶失去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目前我市投放在中心城区的果皮箱,大部分都标识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字样,但是许多市民在丢垃圾时没能很好的分辨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界限,丢垃圾时随意丢进一个垃圾桶中。有的市民还将各种垃圾装在一个塑料袋中,整包扔进垃圾桶里。
市民刘伯向记者表示,对于什么垃圾可回收、什么垃圾不可回收,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平时只是把能卖钱的瓶瓶罐罐和报纸、纸箱挑出来,其它的垃圾一般都混装在一起丢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环卫工人在收集运送果皮箱里的垃圾时,不管是可回收桶里的还是不可回收桶里的,都是一股脑儿地往垃圾车里倒。在金厦路上的一个垃圾回收站记者看到,运送到来的垃圾也没有经过分拣就直接被倒进压缩车里。
我市计划试点分类回收
据统计,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若能完全收集达 1500 吨,全市则超过 4000 吨。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在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而通过收集、分类,将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形成循环经济,能够大大减少真正意义上“垃圾”的数量。据悉,市环卫局计划在中心城区东区一些小区作为试点,实行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相关链接
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可回收物: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
厨余垃圾: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过程废弃的和剩余废弃的食物,如米饭、面食、过期食品、菜根菜叶、骨头、果皮、茶叶渣;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废温度计、废胶片、废相纸;
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前三类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如废弃纸巾、烟蒂、陶瓷制品。
( 摘自2012年8月9日《汕头日报》,记者魏盼生,实习生 杨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