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空降上门服务同城约会免费平台 _全国900城市空降活动预约入口_150元qq二维码叫小妹_一对一空降可约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传达 > 本地新闻

本地新闻

千村万户美家园村容村貌换新颜
浏览次数:1206

  澄海区上华镇东林美村村民围在池塘旁一边饮工夫茶,一边观赏“乡村喷泉”。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环境改善,群众受益,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实施“千村整治”行动,使东林美村的群众得到了一个天更蓝、水更清、路更净的生活环境。

   今年来,我市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一号工程”,高规格召开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负责人参加的“千村整治”动员大会,拉开全市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序幕。市住建局也作为牵头单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统筹协调各区县、各部门,全力推进全市农村352万人863个村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领导重视、区县给力、部门参与、群众满意的良好整治格局,整治成果初显。

  夯实整治基础 健全长效管理

  民生工程,意识第一位。我市不仅编制调查表,实地调研,全面摸清农村环境卫生情况,而且还健全组织,成立了以市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统筹、协调工作,出台整治行动方案,以垃圾清理、污水治理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出台垃圾、污水、畜禽、公厕等专项整治指导意见、技术措施及验收标准,夯实整治基础。各镇街、村居逐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环卫队伍,配备专业人员。龙湖区从6月1日起全部免费清运村民生活垃圾,南澳县后宅镇实施环卫市场化运营。

  与此同时,创新整治机制,巩固农村根基。按照“各区县建一座垃圾填埋场、各镇街建一座压缩站、各村居建一座垃圾收集点”的最低目标,编制各区县的垃圾处理规划。目前,各区县已形成规划初步成果。潮阳区规划布点垃圾转运站21座,潮南区规划布点15座,确保镇街全覆盖。市财政已将第一批资金8766.93万元拨付到各区县,积极发挥四两拨千斤效应;各区县、各镇街、各村居积极筹措整治资金。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潮阳、潮南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项目选址工作,推进澄海区洁源环保发电厂建设;各镇街加快垃圾转运站建设,各村居加快垃圾收集点建设。同时,坚持示范带动,选择金平区莲街道等11个镇街、龙湖区妈屿居委等102个村居先行开展整治。特别是濠江区,每镇街新建1座垃圾转运站,将率先实现垃圾转运站、收集点全覆盖。  

  突出责任落实 全面督查促进

  千村整治必须常抓不懈,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见成效。市政府与各区县、各区县与各镇街签订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责任书,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步伐,进一步落实各区县、各镇街责任。出台垃圾专项治理实施意见,从编制规划、提高处理率、建转运站、建收集点、净化城镇、清洁乡村等6方面,整体推进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牵头市城管等部门,成立两个小组,每周一到周四,现场督促各区县项目建设、实地整治情况,发现问题,现场发出督办通知,确保从市到各区县、从各区县到各镇街、从各镇街到各村居、从各村居到垃圾转运站,有一条干净清洁的道路。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市将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一批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濠江区马滘街道立“铁规矩”:

  搞不好卫生,干部自动辞职

  走进濠江区马滘街道,记者的第一直观感受就是“干净”。无论是在乡间小路、休闲小公园,还是村民文化广场,甚至是广场旁的鱼池,都难寻垃圾的身影。这是我市千村环境整治中的一个缩影。在此次“千村整治”的开展中,马滘街道将其化为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不仅极大地改变辖区环境,更使其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是马滘街道开展“千村整治”行动的一个亮点。街道办事处主任方少玉对记者说,自2010年濠江区开展“三清”整治和“八个一”工程以来,街道就把每周四下午定为机关干部参加各社区“环境整治”活动时间,率先在各社区成立环境整治活动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形成大抓环境整治浓烈氛围。如今,每周四下午就出门“扫大街”已成为党员干部们的习惯。

  由于干部亲力亲为,群众们看在眼里,也会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如在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海光社区,干部带头挥铁锹、开运沙车、扫卫生死角、拆除违章建筑。随着环境一步一步改善,群众的思想也受到触动,也拿起扫把加入到整治队伍?!耙腋伞北涑闪恕拔乙?、我急需干”,马滘街道逐渐形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蔚然成风。在干部们的动员下,各家各户还自觉“见缝插绿”,在家门口摆上几盆花草,以支持社区环境的绿化美化。

  马滘街道还注重通过网格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分片划分责任区域,推进党员、干部、住户包片的网格化管理方式,构建了一个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民动手、人人有责的马滘环境整治新机制。同时,在每个社区设立垃圾转运站,成立保洁队伍,购置垃圾桶放置在各主次路道、巷道及各家各户门口,由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垃圾并运到垃圾转运站,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方少玉说,为做到责任落实到位,街道立下“铁规矩”:只要环境出问题,一定会追究责任,轻则警告,重则免职。“从街道主要领导到一般职工、从村书记到一般干部,我们的承诺是:搞不好卫生,将自动辞职。

  金平区沟湖社区:

  垃圾“袋装化”排沟建长廊

  从市区护堤路拐入一条小街进入金平区岐山街道沟湖社区,就好像从闹市区忽然“穿越”到一个风景秀丽、文明和谐的小村——整洁的村道,崭新的长廊,鱼池的水清澈见底。这一切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但是,如果翻看过去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原来的一些镜头——一条臭水沟横亘在鱼池和村道中间,鱼池的另一边,有一道残破不堪的旧围墙,池中偶尔还会漂浮着一两个塑料袋……

  作为位于我市城乡结合部的一个涉农社区,沟湖社区是用什么妙方整治村容的?社区党支部书记许建新向记者道出其中的奥秘——

  “推行垃圾袋装化,是沟湖社区开展‘千村整治’的一个重要举措?!毙斫ㄐ滤?,在处理垃圾这方面,社区一直采用由居民自行将垃圾带到堆放点的方式,却由此带来一系列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一些外来流浪汉常到堆放点翻捡垃圾,弄得地面脏乱不堪,一些纸屑、塑料袋还会随风飘到鱼池中。

  为此,“千村整治”启动后,社区便考虑将垃圾袋装化推行到各家各户。干部们深知,要推行一项新的措施,一定要有决心。因此,干部们包片包区,每天早晚分头驻守在堆放点门口,苦口婆心劝说前来扔垃圾的村民,向他们宣传垃圾收集时间,并告知10天后将把所有堆放点拆掉。同时,坚持每天上下午准时收集,以此帮助居民养成习惯。在社区干部的亲力亲为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不到两周,社区的垃圾袋装化就已全面铺开,走上正轨。

  结合“千村整治”行动及首批名村创建,沟湖社区还用四个月时间完成了中街长廊的建设。许建新告诉记者,长廊处原是一条排污明沟,散发出的臭味常令过路人掩鼻。今年4月,社区把这条排污明沟改成管道排污沟并覆盖混凝土,同时变“臭”为美,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一条150米的休闲长廊,并配套绿化、安装栏杆等。社区还投入30万元,将与长廊一池之隔的破旧土围墙改造一新。新长廊、新围墙相映成辉,为社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中街长廊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村民前来休憩、散步。看到有人破坏花木,村民们还会上前阻止,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当前,沟湖社区已完成首批名村创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久后,社区还将旧貌换新颜——作为岐山街道“新型样板社区”的启动点,社区已投入资金250多万元,委托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沟湖村的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等。许建新信心满满地说,未来的“沟湖新村”将成为一个花园式小区,成为岐山片区融入城市“西部生态文化新城”的典范之作。      

  记者手记

  整治重在长效管理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一号工程”,全市农村352万人863个村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

  “千村整治”,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个汕头人的共同愿望。当前,各区县、各部门迅速行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包括在外乡贤捐资共同参与整治行动。目前,全市涌现了一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的村镇,有效地带动周边镇村整治建设。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重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重在发动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在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同时,应加强市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引导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每个人都争当环境?;ず臀郎蔚氖导?、监督员,共创干净整洁的宜居生活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汕头城乡环境卫生“一年见实效,两年变新貌,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摘自2012年11月8日《汕头日报》,记者林馥盛 杨可)